原料藥拖累業績 東誠藥業轉向核藥

來源:北京商報

2024年,(002675)淨利進一步下滑,出現業績兩連降,而公司營業收入已經連降三年。業績下滑背後,東誠藥業傳統原料藥業務受降價影響銷售收入出現明顯下滑。從公司業務構成看,原料藥業務為東誠藥業第一大營收來源,不過占比正逐年降低,2024年已掉到50%以下。隨著原料藥營收占比下降,東誠藥業押注多年的核藥業務占比提升,也是公司目前正大力發展的方向。目前,核藥憑借精準診療優勢,已成為醫藥創新的熱門賽道,不過仍麵臨技術、供應鏈等挑戰。3月5日,東誠藥業召開2024年業績說明會,針對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公司業績下滑、新產品研發等問題一一進行回應。

業績兩連降

東誠藥業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歸屬淨利潤已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東誠藥業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28.69億元,同比下降12.42%;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1.84億元,同比下降12.35%;對應實現的扣非後淨利潤約為7927.4萬元,同比下降62.69%。

把時間拉長來看,2021—2023年,東誠藥業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9.12億元、35.83億元、32.76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1.52億元、3.07億元、2.1億元,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約為1.3億元、2.88億元、2.12億元。綜合來看,公司營業收入已連續三年出現下滑,淨利已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資料顯示,東誠藥業以重點業務板塊核醫藥業務、傳統業務板塊原料藥業務和製劑業務為經營發展基石,主營業務跨多個醫藥細分領域,覆蓋放射性核素藥物全鏈條產業、抗凝血肝素類原料藥的生產銷售及其下遊製劑延伸擴展。

在業績說明會上,針對公司業績下滑的情況,東誠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公司原料藥中肝素鈉的銷售價格大幅下降,盡管銷量有所增長,但價格的下降導致整體收入下滑;業績下滑主要受到原料藥銷售價格下滑、研發投入大幅增加和融資帶來的財務費用增加三方麵影響。

有投資者在業績說明會上就肝素鈉銷售價格下降展開提問,追問公司對肝素鈉等原料藥價格走勢的判斷以及是否有應對價格波動的措施。對此,東誠藥業回應稱,未來原料藥價格趨勢將由供需關係決定。公司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開拓新客戶、新市場,采購加強與銷售、質量、市場聯動協調作戰,嚴格控製采購成本,生產係統進一步深耕細作,開展節能降耗工作,降低生產成本,以應對市場與環境變化。

原料藥營收占比逐年下降

公司營業收入下滑,主要受到原料藥銷售價格下降影響,而原料藥業務係東誠藥業第一大營收來源。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東誠藥業來自原料藥業務的營收占比正逐年下降。

東誠藥業202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原料藥業務板塊銷售收入為12.55億元,同比下降25.17%,其中重點產品肝素類原料藥產品實現營業收入8.44億元,同比下降36.32%。肝素產品銷售收入下降,主要原因為肝素鈉銷售價格下降。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東誠藥業肝素鈉銷量增加,同比增長17.57%。不過,從財報來看,公司增加的銷量未能覆蓋降價帶來的影響。

肝素產品銷售收入下降,導致東誠藥業來自原料藥業務的營收占比逐年下降。數據顯示,2021—2023年,東誠藥業原料藥業務收入分別約為22.66億元、20.61億元、16.78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57.92%、57.52%、51.21%。2024年,東誠藥業來自原料藥業務的收入占比下降至43.76%。

據了解,肝素鈉原料藥可以直接用於生產普通肝素製劑,也可以用於生產低分子肝素鈉原料藥並繼而生產低分子肝素製劑。公司主要產品肝素鈉原料藥的主要原材料為肝素粗品。肝素粗品主要提取自健康生豬的小腸黏膜,生豬出欄量、屠宰量及生豬小腸資源利用率直接決定了肝素的原材料供給量。東誠藥業表示,近年來,因為疫情導致生豬出欄量出現較大波動,進而導致原材料采購價格的波動,從而增加公司的采購風險。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東誠藥業方麵發去采訪函,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複。

逾八成研發投向核藥

原料藥業務走下坡路的東誠藥業,把核素藥物看作是新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不過,從經營情況來看,雖然隨著原料藥業務收入占比逐年降低,使得核藥業務占比逐年升高,不過2024年,東誠藥業核藥業務收入仍出現小幅下滑。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東誠藥業核藥業務板塊銷售收入10.12億元,同比下降0.52%。其中重點產品18F-FDG實現營業收入4.21億元,同比增長0.25%;雲克注射液實現營業收入2.31億元,同比下降5.48%;锝標記相關藥物實現營業收入0.99億元,同比下降0.99%。

從營收比例看,東方財富顯示,2022—2024年,東誠藥業來自核藥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25.53%、31.06%、35.28%。

資料顯示,醫用同位素是核醫學診療的物質基礎,在對心腦血管、惡性腫瘤、神經退行性等重大疾病的診斷治療方麵,具有優勢。

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核藥可通過靶向配體將放射性核素直接遞送至病灶,減少對健康組織的損傷,尤其在晚期癌症治療中效果顯著。目前,核藥在實體瘤治療中仍有大量未滿足需求,如前列腺癌、神經內分泌瘤等。

近年來,東誠藥業正不斷加大對核藥業務的研發投入。東誠藥業202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4.31億元,同比增長37.67%,其中核素藥物研發投入占比86.62%。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提到,隨著精準醫療、腫瘤治療的發展,核藥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而且核藥的技術壁壘高,市場準入門檻也相對較高。目前多家藥企爭相布局核藥市場,顯示出核藥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不過,核藥的審批流程比傳統藥物更為嚴格,需要經過多個部門的審批和監管機構的審核,這可能會影響核藥的上市時間和成本。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

蜘蛛池搭建飞机@seochaore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